多次直言上谏。我还记得先帝想为当时的金仙公主和玉珍公主修建道观之时,是魏公说,希望先帝体察民意,罢去劳役,造福百姓。”

“魏公第一次谏言未被采纳,又去谏言第二次,言辞恳切,一心为民。”

“不知魏公和姚公的两个儿子为何会扯上关系。”

“说起来,魏公还是姚公提拔的。”

说到魏知古,李隆基有了些印象。

他看着天幕想了想,姚崇的两个儿子是不是让魏知古去办事了?他记得这么个事儿。

【魏知古可以算得上是先天政变的功臣。我们在直播中讲过,太平公主后期的势力达到“七位宰相,五出其门”的地步。这个魏知古就是剩下两位之中的一位。李旦将他提拔为宰相,严格来说,他算是李旦的人,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政斗的时候站中立。】

【但他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中立,李旦年岁已高,新帝出现只是早晚的事情,魏知古也需要为自己谋后路。在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,他看好的是李隆基。因此他在得知太平公主要发起先天政变的时候,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隆基。】

【开元初年,魏知古官至黄门监,也算是与宰相同等的位置。按照职位来说,他与姚崇相差并不是很多。但姚崇对魏知古的态度是什么呢?姚崇有些看起不魏知古。原因有两点。】

宣政殿前又热闹了。

“姚公看不起魏公,竟还有此事?”

“你资历尚欠,你还不知道这些。”

“那陛下知道吗?”

“哎,这我就不知道了,莫要问了,小心祸从口出。”

“真是稀奇,姚公与魏公不和,可我听说魏公是姚公提拔的呀。”

李隆基面色复杂,并未说话。

【第一点原因是,魏知古是小吏出身,自科考得中之后,他仕途之上的每一步走的都有些艰辛,他是一步一步爬上与姚崇差不多的位置上的。姚崇是有些看不上他的身份的。第二点原因是,魏知古之所以能在李隆基手底下有那么一些位置,是走的特殊路子。他向李隆基告密得到了功臣的名头,才能有最终的宰相位置,他并不是像姚崇那种正统官僚,姚崇自然不喜欢他。】

【还有一点原因,就是姚崇曾在魏知古往上爬的时候,拉过

章节目录